這幾天在某個廣告主交流群里總是能看到這樣的發(fā)問:“FB 為什么老是封我的號,誤判太多了吧?!”,乍一看他的賬號操作和廣告投放似乎也沒啥問題,好似有點“冤情”。再放到政策審核那里,幾乎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,為什么會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呢?
說到底還是廣告主對某些廣告投放政策的理解有偏差!干巴巴的說“廣告素材不應暗示用戶特征”還真不好理解這個“雷點”究竟埋在哪兒,導致被封的廣告主老覺得自己有“冤情”,今天我們不妨用大家更為熟悉的淘寶上的某些常見廣告素材來舉例。
PS:倒不是說淘寶的廣告有什么問題,就是想說明下國內廣告和國外廣告在“廣告行為”看法上的差別,以及國內外不同平臺的衡量尺度到底在哪?

你的廣告明顯誤導消費者了!
FB 廣告政策關于【誤導性聲明】的原文描述是:“廣告不得包含欺騙性、虛假或誤導性聲明,例如與產品或服務的有效性或特性相關的聲明,包括誤導性的健康、就業(yè)或減肥聲明,這些聲明為用戶設定了不切實際的期望。”。
(TB上摘取的廣告圖片)
我們在國內購物平臺上淘東西的時候,對于上圖中的廣告宣傳語習以為常,甚至很大程度會被它吸引,但放在 FB 的廣告系統(tǒng)里,它就已經違反了上面說的“誤導性聲明”的相關政策。具體來看看為什么?
首先,“7DAY大黃牙不見了”是一種極具誤導性的文案。試想消費者如果購買使用該商品后7天里沒有達到這個效果,就會產生一種不好的購物體驗,這就違背了 Meta 的?“廣告應該有助于提升 Facebook 用戶體驗”的初衷,所以一旦投放這樣的廣告,被封號是一點都不冤。
其次,“買2盒 發(fā)3盒 滿額再減”,也是一種典型的具有誤導用戶成分的宣傳語。誤導成分體現(xiàn)在“買2盒就發(fā)相同的3盒產品,還是買2盒會發(fā)價值更低/含量更少的3盒產品?”、“滿多少額度要減多少呢?”,這些都沒有明確的表達出來,很容易誤導用戶。

你的廣告明顯想體現(xiàn)產品的使用效果?!
(TB上摘取的廣告圖片)
有些經驗的廣告主感覺已經找到了“流量密碼”,說“不是不允許我放產品使用前后對比圖廣告嗎?我的廣告圖片沒有這么做哦,所以不擔心會違規(guī)!”。但實際上 FB 在審核廣告內容和素材的同時,也是要看廣告對應的落地頁的,所以即便你放出來的廣告避開了“雷區(qū)”,但你落地頁里的內容踩到了“雷點”,同樣是要被查封的,尤其是像上圖一樣,明眼人都能發(fā)現(xiàn)、具有非常明顯對比成分的展示,就一定是不可以的。

你的廣告暗示/明示了用戶的某處身體特征!
FB 廣告政策關于【個人屬性】的原文描述是:“廣告不得包含斷言或暗示個人屬性的內容。這包括對一個人的種族、民族、宗教、信仰、年齡、性取向或做法、性別認同、殘疾、身體或心理健康(包括醫(yī)療狀況)、脆弱的財務狀況、投票狀況、會員資格的直接或間接斷言或影響。工會、犯罪記錄或姓名?!?/span>
下面這則廣告應該說是非常簡單粗暴了,近乎明示了用戶“胖”的身體特征,類似廣告還有“平胸的妹子點我”、“腿短矮小的請進”等等。如果你作為一個消費者,在社交平臺上看到這樣一則廣告,是不是也會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情緒,比如“平臺是怎么知道我要減肥的?”、“我的體重通過什么渠道被泄露了嗎”等,消費者的這個情緒會直接傳達到廣告平臺上,所以這類廣告是不被 FB 允許投放出來的。
(TB上摘取的廣告圖片)

你的廣告聚焦在了人體的某一部位或痛點!
FB 廣告政策關于【個人健康】的原文描述是:“廣告內容不得暗示或試圖產生負面的自我認知,以宣傳飲食、減肥或其他健康相關產品?!薄?/span>
(TB上摘取的廣告圖片)
這個不用多說,圖片中明顯聚焦在了人體的腹部,放大了身體部位,屬于違規(guī)的行為。另外還有一些被放大的腹肌圖片、量尺碼或測量體重等的廣告內容,如果用于推廣節(jié)食和減肥產品,就屬于違規(guī)了!
END

END
往
期
推
薦


點擊下方“閱讀原文”咨詢詳情
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DLZ123立場。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。( 版權為作者所有,如需轉載,請聯(lián)系作者 )

網站運營至今,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。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,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。
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,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,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(yōu)質的學習資料。
現(xiàn)在可以掃碼進群,備注【加群】。 ( 群完全免費,不廣告不賣課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