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? ? ? ? ? ?
?
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不久前說,“你不在餐桌上,就在菜單上”。中國有句古話,俎上魚肉,案板上的魚肉,任人宰割。TikKok在美國又陷入了新的危機,現在就有這樣俎上魚肉的感覺了。本文以問答形式,和大家探討TikTok遇到的最新問題。? ? ? ? ?
?
問題1:這次美國政客反對TikTok的行動和過往有不一樣么?值得特別關注么?? ? ? ??
?
答1:不一樣:這次TikTok在美國遇到的危機是空前的。很多人提問道,TikTok在美國,不是一直遭到各種反對和制裁么,從Trump開始,一會這里要禁,一會兒那里要禁。很多封禁行動最后沒成功。TikTok現在不是好好的么。這次有不一樣么?? ? ? ? ?
?
可能確實是不一樣:這次反對TikTok,是美國國會層面發(fā)起的一項具體法案,目標極為明確,就是要求要么中方剝離TikTok,要么美國下架TikTok。法案推進順利,本周就要推到眾議院投票,當然之后還需要參議院也同意。Biden總統也已明確表示:如果國會通過,他就會簽署支持,這就使得這項法案最終被立法推行具備了相當的可行性。美國國會層面通過,總統簽署立法,這個事情就做實了,包括法院在內(后面我們再討論這個問題),很難有人反對。盡管現在沒人能預測事件的發(fā)展,但可以確定的是:TikTok在美國遭遇的危機是空前的。? ? ? ? ?
?
不妨打個比方,美國政客們是餐桌上的人;TikTok就是菜單里的一道菜——假設它是水池里養(yǎng)的一條魚好了。政客們一直都想吃這道菜,但點了好幾次都沒吃上。這次大家又點了這道菜,不吃到嘴里決不罷休!作為菜單上的菜、魚池中的魚,TikTok這下真有可能“插翅難飛”,成了俎上魚肉,何時被端上去成為盤中餐,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了。除此之外,魚池里不僅只有TikTok一條魚,還有別的魚,Temu、Shein、WeChat,以及一眾在美國展業(yè)的中國企業(yè)。它們將來是否都會成為盤中餐?? ??? ? ? ??
?
?
問題2:美國國會這次針對TikTok法案的內容?? ? ? ??
?
答2:目標為實現中方對TikTok的剝離,或將TikTok在美國“下架”。? ? ? ? ?
?
法案HR.7521《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侵害法》(Protecting Americans From 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 Act),發(fā)起人為威斯康星州共和黨眾議員Mike Gallagher與伊利諾伊州民主黨眾議員Raja Krishnamoorthi等十余位兩黨議員(https://www.congress.gov/bill/118th-congress/house-bill/7521)? ? ? ? ?
?
1.法案的目標——不允許一個由中國控制的TikTok在美國運行。具體方案是“二選一”:要么中方(字節(jié)跳動)剝離TikTok的涉美業(yè)務,要么美國下架TikTok。當然了,如果將字節(jié)跳動整個從中國人手里剝離,美國人也能接受;但是不再存在TikTok做治理安排及數據保護之類的“中間方案”了
2.對法案目標的詮釋:TikTok將目標詮釋為美國政客要封禁TikTok,這么詮釋,也容易與美國大眾關心的“言論自由”及“憲法權利”掛鉤;美國政客則稱,法案并非指向封禁:“你剝離了不就可以了么”,“誰讓你不剝離啊”
3.法案達成的實質結果:如果我們推演,字節(jié)跳動(及中方)拒絕剝離TikTok的涉美業(yè)務,那么只能導向一個結果,TikTok在美國被禁。這大概正是TikTok將法案的目標與“封禁”劃等號的原因 ? ?
4.“封禁”的具體執(zhí)行:如果TikTok未能滿足剝離要求,則法案將禁止任何主體在美國境內發(fā)行、維護或升級TikTok,包括應用商店、伺服器等??梢岳斫?,最低限度是美國用戶將無法在各種應用商店里找到TikTok;在美國通行的軟件及媒體上,也不會有TikTok的宣傳或鏈接。違者將遭天價罰款(因此連上TikTok的用戶數量 乘以5,000美元)。
5.既有用戶的數據保護措施:要求TikTok被禁時,還要為現有用戶提供數據下載及轉移功能? ? ? ? ?
?
? ? ? ? ? ?
問題3:這次針對TikTok法案,與過往有什么不同?? ? ?
?
答3:這次法案的發(fā)起層級高、目標有針對性,手段徹底,來勢洶涌。具體而言,法案與過去反對TikTok舉措的區(qū)別:
1)發(fā)起層級高:來自美國國會,形式是聯邦立法,高于之前針對TikTok的總統行政令,或州政府的立法或行政舉措。如果是國會立法,司法體系也不便插手
2)依據具體且明確——國家安全:政客意識到,立論越簡單越好,就提出了“敵對國家控制的app”(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)的概念,只要由“敵對國家”控制的app,就會涉及美國的國家安全問題。具體到本案,就是稱TikTok有將美國公民的數據泄露給中國政府的風險
3)指向特別具體——TikTok:法案開宗明義就把TikTok的名字提出來了,讓大家知道:咱們針對的主要是TikTok。這比共和黨參議員Rubio和眾議員Gallagher去年2月提出的S.347/H.R.1081 ANTI-SOCIAL CCP Act更加具體和清晰
4)范圍更全面、形式更徹底:不是在特定部門或單位(例如聯邦政府、州政府、軍隊等)禁止使用TikTok,而是TikTok就不能在美國市場上架 ? ?
5)推出時點特殊:在巴以沖突之后、俄烏沖突“最吃力”之時,及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到來之時
6)已經獲得了“動能”,進入立法的快速通道:美國國會政客的立法提案,通常不是一次就成功的,需要不斷積累,不斷優(yōu)化,等待合適的時點到來,實現單獨立法,或以條款內容的形式,嵌入一個更大的法案。針對TikTok的國會立法提案不是第一次:去年2月,Marco Rubio和Mike Gallagher分別在參議院和眾議院提出S.347及H.R.1081(ANTI-SOCIAL CCP Act),未獲得進一步行動。這次大環(huán)境不同,又先在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推動,一下就獲得了動能,說明法案的內容、時機都已經成熟? ? ? ? ?
?
? ? ? ? ? ?
問題4:如果成功立法,TikTok在美國還能生存么?? ?
?
答4:短期內有存在的可能,中長期肯定會被取代。作為美國的用戶,首先會發(fā)現存量app可能還可以用,但所有的應用市場都找不到TikTok了,在主流app和網頁上也搜不到TikTok,但蘋果用戶可以用海外賬戶在海外商店下載;安卓用戶可以下載app后直接在手機安裝,要用還是能用,但這時,大部分創(chuàng)作者和用戶會開始遷移。作為創(chuàng)作者,一定認為TikTok有一天可能完全無法訪問,會把精力放在經營其他平臺之上。美國政府有沒有可能設置國家防火墻,對TikTok直接封鎖呢?(參考GFW)不能排除這樣的可能性,但這樣動靜太大,美國政府從來沒有這樣做過,如果大量用戶從TikTok遷移,則也已沒有必要采用這樣的手段。屆時,美國用戶可能可以用VPN訪問TikTok,但TikTok不可能再是美國的主流社交媒體。? ? ? ? ? ?
?
?
問題5:方案里提到了“敵對國家”控制的app,”敵對國家”,具體是哪些國家?? ? ? ??
?
答5:法案所指foreign adversary country——“敵對國家”,為北朝鮮、中國、俄羅斯、伊朗。法案中援引了United States Code(《美國法典》)的相關規(guī)定(Section 4872(d)(2) of title 10, United States Code),具體列出了禁止美國出售敏感材料的四個國家:北朝鮮、中國、俄羅斯、伊朗。(參考https://uscode.house.gov/view.xhtml?req=granuleid:USC-prelim-title10-section4872&num=0&edition=prelim)。這里請注意,中國并沒有將美國視為“敵對國家”,但美國早已在成文法里將中國正式列為敵對國家。??
? ? ? ? ?
?
? ? ? ? ??
問題6:法案可以被應用到其他中國公司在美國運行的app?? ? ? ?
?
答6:可以。法案只是以TikTok為例,先指向TikTok。一旦通過,就會授權總統對符合類似條件的app采取措施,將極大的擴大總統的權力。所以,如果TikTok被禁,其他在美國經營的中國app也是“唇亡齒寒”,都是菜單上的菜。因此,Temu、Shein應當特別關注這次針對TikTok的行動。?? ? ? ?
?
? ? ? ? ??
問題7:要正式立法,還需經過什么程序?? ? ? ? ?
?
答7:需要經過眾議院投票通過,參議院投票通過,以及總統的簽署。
1.提出:法案于2024年3月5日,由幾位兩黨眾議員在能源和商務委員會正式提出,第一道程序是通過委員會;
2.眾議院委員會:3月7日,獲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50-0全票通過,彰顯兩黨支持
3.眾議院:法案已獲眾議院議長Mike Johnson(共和黨)的明確支持。他稱:“這是一個重要的、雙黨支持的措施,旨在對抗我們最大的地緣政治敵人中國。中國正在積極地破壞我們的經濟和安全。”在議長支持下,法案處在快速通道,預計在本周(3月11日周)在眾議院投票。眾議院由共和黨控制,一直更加民粹,預計大概率獲得高票通過; ? ?
4.參議院:?這個法案本身很簡單,拿到參議院就可以用,不涉及大的談判與改動。可以預測,只要民主黨議長Chuck Schumer把法案交由參議院投票,就能獲得高票通過。所以Chuck Schumer的判斷很重要。民主黨議長Chuck Schumer早就關注過TikTok問題。這次是否推動,要貼合大環(huán)境,要參考Biden的表態(tài)。需指出,Schumer是猶太人,對巴以問題、反猶問題、中國威脅都很敏感(這個問題后面再說),他也年過七旬,不是TikTok的核心用戶。所以他肯定不是TikTok的朋友,而可能是反對TikTok的力量;
5.Biden總統:已經直接表態(tài)說如果國會通過,他就簽署立法。實際上,白宮參與了這項法案的起草(提供了“技術支持”)。這也給法案的通過提供了政治動能。我們后面再探討B(tài)iden為何如此取態(tài)。? ? ? ? ?
?
沒人知道向前會如何發(fā)展,但綜上來看,這項法案已經有了立法的基礎。? ? ? ? ?
?
? ? ? ? ? ?
問題8:之前不是有法院阻止對TikTok禁令的先例么?司法體系能否出來反對?
? ? ? ? ? ?
答8:司法體系介入的可能性很小。確實,之前Trump對TikTok的禁令及蒙大拿州對TikTok的立法禁令都遭到了聯邦法院的攔阻,認定其違憲。這些禁令也不了了之。這次法案中也規(guī)定了司法復核(judicial review)部分:在立法后的165天內,可以向華盛頓特區(qū)的聯邦巡回庭提起異議,法院需在90天內給予答復。但這次法案與之前不同,如果成立,將是由美國國會兩院通過、美國總統簽署的立法,擁有最高的合法性。聯邦法院不是選舉機構,不宜再出來干預立法結果。所以可以推斷:即便有人利用司法復核的程序,也只能換回一些時間,不能改變立法結果。? ? ? ?? ?
?
問題9:TikTok在美國的用戶基礎及特征??? ? ? ? ?
?
答9:TikTok在美國有約1.5億用戶,特征是年輕化、多元化、女性化,偏向民主黨基本盤,同時,TikTok的用戶習慣通過TikTok獲取新聞信息。? ? ? ? ?
?
1.偏向民主黨:
1)年輕化:TikTok用戶以年輕人居多,且存在“代溝化”現象,即年輕人用得多TikTok(62%),但年長者用得少(10%)。相比之下,YouTube和Facebook是全年齡段的:各年齡段都有六成以上人使用,其中Facebook還存在“倒掛”(18~29歲的使用群體低于30~64歲的使用群體)
2)多元化:受拉丁裔和黑人青睞——有49%的拉丁裔和39%的黑人使用TikTok
3)女性化:按性別劃分的話,40%的女性使用TikTok,多于男性(25%)
2.年輕人獲取新聞的信息來源:年輕人不僅更多的使用TikTok,而且通過TikTok了解世界,獲取新聞資訊。這條很關鍵:通過TikTok獲取新聞,就是通過TikTok塑造政見?
?
(圖:18~29歲的人群里,有近三成人已經習慣通過TikTok獲取新聞)
? ? ? ? ? ?
(圖:美國不同社交平臺的用戶中,習慣性用該平臺獲取新聞信息的占比,TikTok翻番。獲取新聞是很重要的,獲取新聞的過程其實是塑造政見。) ? ?
? ? ? ? ? ?
?
問題10:華盛頓主流政客對TikTok的看法是什么?? ? ?
?
答10:主流政客對TikTok的看法是負面的,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內容。? ? ? ? ?
?
1.安全問題:認為TikTok會給美國帶來安全問題。TikTok作為中國企業(yè),極大增加了這種安全擔憂。安全問題具體可拆解為三大方面:
1)數據:認為TikTok可以收集海量的私人數據,并可能將數據轉交給中國政府的風險。美國政客認為這種風險無法排除。他們做的第一件事,也是在聯邦、州政府及軍隊設備里禁用TikTok
2)選舉:有了2016年俄羅斯介選事件后,美國政客都非常擔心社交媒體被用于影響政治選舉。TikTok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平臺,股東又是中國企業(yè),更增加了這種擔憂。需注意,美國政客的這種擔憂也適用于其他社交媒體平臺(例如Facebook/Instagram、X),只不過他們視中國為敵對國,對中國企業(yè)會更加擔心。2024年大選在即,政客非常關注TikTok的影響
3)長期的意識形態(tài)影響:年輕人已經很大程度通過TikTok獲取新聞資訊;美國政客很擔心年輕人的意識形態(tài)偏好受此影響:畢竟一個算法的改變,就會影響信息推送的結果,并可能影響、塑造人們對一件事情的看法。舉例:巴以沖突,信息推送是如實推送巴勒斯坦的現場情況?還是推送偏向巴勒斯坦或以色列的信息?這些會直接影響到年輕人對美國外交政策的看法。所以TikTok是關鍵的輿論戰(zhàn)場,他們無法接受這個戰(zhàn)場被中國企業(yè)控制
2.短視頻內容形式:TikTok的形式是短視頻,不少年輕使用者沉迷其中。短視頻的內容也五花八樣(美國不像中國一樣有嚴格的互聯網內容管理),政客擔心TikTok對未成年人、年輕人的不良影響。要考慮到:美國國會議員平均年紀是58歲,都不屬于TikTok的用戶群體,他們對TikTok的看法有“代溝”性質,和中國老人家擔心孩子沉迷抖音等短視頻是類似,擔心年輕人沉迷其中、玩物喪志,并且接觸不良內容。TikTok的中國背景只會加劇他們的擔憂 ? ?
3.中美商戰(zhàn):如果TikTok在美國被封,誰是受益者呢?首先是美國企業(yè)。這些企業(yè)在臺上臺下與政客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,有十足的動力去游說打壓TikTok;美國政客本能的也會希望保護美國企業(yè),不希望中國社交媒體企業(yè)侵占美國市場——尤其是考慮到美國企業(yè)也無法進入中國的情況。? ? ? ? ?
?
以上就推演出美國兩黨政客對TikTok的態(tài)度:1)如果要容忍TikTok在美國存在,那么它就需要被納入到美國企業(yè)治下,這樣方方面面都易于被美國政府管理。美國政府也可以通過TikTok獲取個人隱私數據,但那是美國政府,不是中國政府。2)如果不歸屬美國企業(yè),那你就消失好了。誠然,TikTok消失后會有其他短視頻替代品,但他們至少都歸屬美國企業(yè)。? ? ? ? ?
?
? ? ? ? ??
問題11:美國民眾支持封禁TikTok么?? ? ? ??
?
答11:大多數美國民眾是支持封禁TikTok的。? ? ? ? ?
?
參考Pew在2023年3月的一項民調。有50%的受訪者支持美國政府封禁TikTok,20%反對。不同年齡段的人看法有很大不同:18~29歲群體(TikTok的用戶群)中有46%反對封禁,僅29%支持封禁。65歲以上群體,多達71%的人支持封禁。50~64歲群體有54%的人支持封禁,僅15%的人反對。TikTok的用戶群體大多反對封禁TikTok(56%);不用TikTok的人,則大多支持封禁TikTok(60%)。平均下來,大多美國人是支持封禁TikTok的。 ? ?
大多數美國人(64%)知道TikTok和中國的聯系。? ? ? ? ? ?
(圖:64%的美國人知道TikTok與中國的聯系)? ? ? ? ?
?
在此基礎上,盡管大多數美國人對社交媒體企業(yè)都缺乏信任,但對中國背景的社交媒體企業(yè)就更加缺乏信任了。? ? ? ? ? ?
(圖:美國公眾不信任美國社交媒體企業(yè),但更不信任中國背景的社交媒體企業(yè))。? ? ? ? ?
?
綜上,如果TikTok維持中國背景,那么大多數的美國人會支持對TikTok“定點消除”的。當然這里面有嚴重的代際差異:支持封禁的都是中年人和老年人,反對封禁的都是年輕人,也即TikTok的核心用戶群。??
? ? ? ? ?
?
問題12:TikTok的用戶畫像不是偏民主黨么?Biden?為何也支持封禁TikTok呢?? ? ? ?
?
答12:Biden認為支持封禁TikTok在政治上是利大于弊的。? ? ? ? ?
?
1.本來就支持:Biden對TikTok的看法和美國主流政客基本一致,并無兩樣;之前他也曾簽署過在聯邦設備上禁用TikTok的法案(2022年的《No TikTok on Government Devices Act》)
2.合乎美國主流民意:Biden的幕僚會告訴他:各項統計表明,封禁(中國背景的)TikTok在美國是有公眾基礎的,是多數人的傾向; ? ?
3.TikTok用戶群體在政治并不那么活躍:TikTok的用戶畫像是年輕化、多元化(少數族裔)、女性化,在意識形態(tài)上是偏向民主黨的,但相對中年人和老年人,這部分人并不是十分活躍的政治群體,在選舉政治里,他們的權重更低;
4.巴以問題:在巴以問題上,美國年輕人偏向巴勒斯坦、批評以色列。TikTok用戶年輕人居多,自然會導向親巴勒斯坦,并反過來批評Biden/民主黨政府。這會給Biden的選舉和議程帶來反噬。再考慮到TikTok的中國背景,就使得Biden及民主黨主流政客對TikTok也十分不安,認為是不可控的因素;
5.大選問題:之前,Biden的選舉團隊在TikTok開立賬戶,希望通過TikTok廣泛接觸年輕人。此舉在美國政壇也引發(fā)了一些爭議。(相比之下,Trump的選舉團隊沒有進入TikTok)。但無論如何,他們可能覺得TikTok群體是個不可控的因素,并始終懷疑外國力量會利用TikTok介選;
6.國會牽頭:立法畢竟是國會牽頭,總統負責簽署,如果拒簽,那爭議就大了,可能會丟掉更多選票。所以Biden的策略應該是說一些順應大勢的話,然后“跟著走”,并賭定民主黨的基本盤不會因為國會兩黨政客的選擇,而反過來傷害Biden的選舉;
7.政商利益:Meta的扎克伯格是民主黨的重要捐贈者,也是封禁TikTok的受益者。? ? ? ? ?
?
綜上,Biden支持封禁TikTok,一定認為綜合考量之下,利大于弊。
? ? ? ? ? ?
?
問題13:Trump為什么出來唱反調,反對封禁TikTok呢?? ? ??
?
答:不能認為Trump改變了原來的態(tài)度,他只是從“MAGA”的角度做了擴充,就是在處理TikTok的同時,還要管好Facebook等一眾社交媒體,徹底與中國劃清界限。? ? ? ? ?
?
2020年7月,Trump還在任總統時,就稱TikTok威脅美國國家安全,簽署總統行政令要求字節(jié)剝離TikTok,否則將在美國封禁TikTok。這項禁令最后演化成官司,最后被聯邦法庭攔阻。當時Trump尋求封禁TikTok是有背景的:2020年大選;新冠疫情;中美關系惡化到谷底。聯邦法庭的攔阻也與政治有關。? ??? ? ? ? ?
?
針對這次的國會立法,Trump評論到:“如果你除掉TikTok,那么Facebook和Zuckerschmuck(Trump對扎克伯格的蔑稱)的生意會翻倍。我不希望Facebook的生意變得更好。他們在上次大選作弊。他們是美國人民真正的敵人!”他在接受CNBC訪談時說,“Tiktok這個平臺有很多好的地方,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”,“TikTok上有很多用戶很喜歡它。如果沒了TikTok,很多年輕人會瘋掉的!”? ? ? ? ?
?
那么,Trump是不是“反水”了呢?分析如下。? ? ? ? ?
?
1.他是為了反對而反對:Trump習慣性地跟Biden唱反調,只要是Biden主張的,他就反對(之前他對Obama也是這樣)。既然Biden表了態(tài),那Trump就要發(fā)表不同的意見,彰顯自己的不同;
2.他確實非常討厭Meta/Zuckerberg:Trump和Meta/Zuckerberg有私人怨恨,想到Meta/Zuckerberg可能受益于TikTok被封,他可能確實很生氣,不想“便宜”這小子;
3.他并沒有反對封TikTok,只是主張同時處理Facebook,因為Facebook也不可靠。參考Trump接受CNBC的訪談時所說:
“我相信這一點,我們必須非常關注隱私并確保保護美國人民的隱私和數據權利。我同意。但你知道,我們其他的公司也有這個問題。你會在Facebook和許多其他公司那里遇到這個問題。我是說,他們獲取信息,獲取大量的信息,與中國打交道,他們會順應中國的要求。你知道,當說到我們的一些美國公司時,當你認為這些非常復雜的公司是美國公司時,其實他們并不完全是美國公司,他們與中國有業(yè)務往來——如果中國需要他們的任何東西,他們也會提供,所以這也構成了一個國家安全風險。所以由我來審視這個問題時,我不打算讓Facebook的規(guī)模翻倍。如果你禁止了TikTok,那么Facebook和其他平臺——但主要是Facebook——會得到巨大的好處。我認為Facebook一直非常的不誠實。我認為Facebook對我們的國家非常有害,尤其是在涉及選舉時。”(https://www.cnbc.com/2024/03/11/cnbc-transcript-former-president-of-the-united-states-donald-trump-speaks-with-cnbcs-squawk-box-today-.html) ??
?
Trump已經說得很清楚了,他的意思是,對TikTok也要處理的,畢竟他是中國公司。但不僅僅是對TikTok——對出賣美國利益的公司,都要處理。如果我上臺,我會對他們一攬子全部處理。我才是真正的保護美國利益的愛國者!
4.他也想討好、迎合、拉攏TikTok的用戶群,這些人本來是偏民主黨的:TikTok的用戶群體是年輕化、多元化、女性化的,偏向民主黨。這些人本來不太會支持Trump/MAGA。Trump說一些迎合他們的話,有機會讓這些人在大選時放棄支持Biden,甚至轉投Trump。這些TikTok年輕用戶對反華敘事是不感興趣的,他們更接受的話語是反大企業(yè)(anti-Corporate)、反資本主義:在他們看來,TikTok和Meta沒有本質區(qū)別,都會收集個人的數據隱私,并且大企業(yè)為了逐利,都可能將信息賣給第三方。美國政客借國家安全打擊TikTok純粹是一種偽善行為,傷害的只是TikTok的用戶,但沒有真正保護美國的利益??偠灾?,通過迎合這個群體,Trump可以在民主黨陣營里制造沖突,并從中獲利
5.海納集團(SIG)的因素:字節(jié)跳動有個重要的美方投資者——海納國際集團(SIG),公開信息顯示持股約15%。SIG的老板是紐約猶太人Jeff Yass,共和黨極為重要的捐贈者。在美國封禁TikTok肯定不符合SIG的利益,他們有動力幫助TikTok。最近,Jeff Yass剛剛與Trump會面,于是許多人認為Trump對TikTok表態(tài)的轉向與Yass有關。Trump已經明確否認和Yass聊過TikTok的事。我的判斷,Trump并不差Yass的錢,TikTik涉及的是大政治。他才不會為了Yass改變自己的政治立場。但他確實不喜歡Facebook,但他確實要為了反對Biden而反對Biden,他確實希望從這個事情中政治獲利,因此不介意說幾句看上去有利于TikTok的話,就當賣個人情好了。至于外界怎么猜,那隨你們的便。如果明年Trump真的上臺,他是絕不會因為一個捐贈者而調整自己的政治政策。畢竟這是兩黨政客及美國公眾的一致傾向,我相信SIG/Jeff Yass也不相信自己能夠改變大的趨勢。
? ? ? ? ? ?
問題14:比較Biden和Trump的表態(tài),誰更能得分呢?? ? ? ? ?
?
答14:政治上看,Trump的表態(tài)比Biden更為有利。? ? ? ? ?
?
第一,Trump并沒有說不封TikTok,而是說也要考慮監(jiān)管Facebook。即便先把TikTok封掉,Trump也可以上臺后再去加強對Facebook的監(jiān)管。需知,Trump/共和黨/MAGA都不信任Facebook/Zuckerberg及一眾互聯網企業(yè),視其為對立的政治陣營。因此,Trump針對Facebook的表態(tài)是能夠獲得他們認可的。
第二,TikTok的用戶群體在意識形態(tài)上是偏向民主黨的(但政治上并不活躍),如果真的封禁TikTok,這些人可能反噬Biden的選舉。現在整個美國政壇一邊倒的反對TikTok,Trump站出來,似乎給TikTok說了點話,這足以幫他獲得TikTok用戶的認可。而只要這些TikTok用戶在大選時拒絕投票支持Biden,就是Trump的勝利。? ? ? ? ?
?
綜上,Trump的取態(tài)在政治上是更加有利的。? ? ? ??
? ?
問題15:如何評價TikTok發(fā)動的彈窗運動?? ? ??
?
? ? ? ? ??
答15:TikTok采取這樣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,但最終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:反倒做實了美國政客對TikTok一直以來的擔憂,即它可以被用作政治工具。? ? ? ? ?
?
? ?
?? ? ? ? ?
作為反擊,TikTok對美國成年用戶發(fā)送了彈窗,呼吁他們致電國會議員,守護TikTok。
首先從彈窗內容看,TikTok將國會的行動描繪為“計劃全面關停TikTok”。法案的發(fā)起者、眾議院中國特別委員會主席、共和黨眾議員Mike Gallagher稱,“TikTok將[國會的行動]描述為徹底的禁令,這完全是謊言”。確實,國會法案對字節(jié)/TikTok要求的是“二選一”:要么從字節(jié)剝離,要么下架,目前最多只能說是威脅封禁。TikTok確實在有意強調封禁的一面,把全部壓力都傳遞給國會。支持法案的議員們普遍認為TikTok的描述是不客觀的,肯定也無助于爭取他們的同情。? ? ? ? ?
?
彈窗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撥打按鈕,結果,成千上萬的TikTok用戶致電選區(qū)議員,把他們的電話都打爆了。許多議員抱怨說只得將手機關機,無法再處理其他公務,陷入彈簧狀態(tài)。彈窗運動的效果是驚人的,大概從來沒有人在美國這么做過。這充分展現了TikTok驚人的動員能力,但也做實了美國政客最大擔憂與恐懼:TikTok可以被用作政治武器,而最令他們擔心的是,TikTok影響動員的是美國的年輕一代。美國政客已經將中國視為敵對國家。這次彈窗運動最終只會帶來一個結果,就是進一步堅定他們要求強售或下架TikTok的決心。? ? ? ? ?
?
? ? ? ? ??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??? ? ?? ? ? ? ?
?
從2020年7月Trump首提封禁TikTok到現在已近四年。過程中,TikTok的用戶基礎還在美國增長。但強售或下架TikTok的提法已由原來的“不可想象”,變?yōu)槊绹喂沧R及公眾預期的一部分?,F在看,它的發(fā)生恐怕難以避免,只是時間問題。? ? ? ? ?
?
TikTok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案例,讓中國的政府、企業(yè)家、投資人、知識分子及公眾看到,美國政客實際上已經在用戰(zhàn)時思維去對待中國企業(yè)了,所以才會無限上綱、無邊無際的泛政治化、極限打壓,吃相越來越難看。反觀中國,確實希望在華展業(yè)美國企業(yè)能遵守中國法律法規(guī),但在話語上、觀念上、態(tài)度上,中國人還不至于像對待敵國主體一樣去對待美國企業(yè)。否則這么多在華展業(yè)的美國企業(yè)早已被掃地出門。所以,中美政府在對待對方企業(yè)的態(tài)度上,其實已經存在性質上的差異了,使得在中國展業(yè)的美國企業(yè)獲得的待遇其實要優(yōu)于在美國展業(yè)的中國企業(yè)。甚至可以以互聯網社交媒體為例:如果美國社交媒體企業(yè)能夠配合中國的互聯網法律要求,其實是可以在中國展業(yè)的,但反過來就不行了:只要是中國背景企業(yè),無論如何遵守美國法律,恐怕都不能在美國展業(yè)。這就說明兩邊實際上是“非對稱”。未來,伴隨美國國內政治的發(fā)展,反華政策將層出不窮,中美這種“非對稱”差異還會擴大,直至中國采取反制。
? ? ? ? ? ?
(全文結束)
? ?關注C姐,學習更多海外社媒品牌出海知識:
C姐往期內容合集:
鏈接C姐:

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DLZ123立場。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。( 版權為作者所有,如需轉載,請聯系作者 )

網站運營至今,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。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,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。
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,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,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(yōu)質的學習資料。
現在可以掃碼進群,備注【加群】。 ( 群完全免費,不廣告不賣課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