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境編號(Entry Number)是引用向 CBP 提交的文件的唯一字母數(shù)字標識符,以確保進口商品的放行和關稅支付。
入境編號(Entry Number)
1986 年 10 月 1 日,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(CBP)(前身是美國海關總署)(U.S. Customs Service)對其入境編號系統(tǒng)進行了改革。入境編號現(xiàn)在以 XXX-NNNNNNN-C 共 11 位字母數(shù)字代碼的格式顯示,由 3 位申報人代碼(Filer Code),7 位交易代碼(Transaction Code)和 1 位校驗碼(Check Digit)組成。
CBP 7501 表格第 1 項 Entry Number
入境編號的前三位代表入境申報人代碼(Entry Filer Code),是 CBP 分配給申報人或進口商的三字符字母數(shù)字代碼,當入境申報人代碼被分配并在系統(tǒng)中建立后,每個參與方都被標識為報關行、進口商、承運人或其他申報人,以及他們被授權提交入境申報的地區(qū)/港口。
三位入境申報人代碼的每個位置必須是英文字母或數(shù)字,不允許使用特殊字符。入境申報人代碼以下列格式之一分配:
交易代碼代表申報人分配的七位數(shù)的編號。在使用 CBP 要求的格式的情況下,交易代碼使用的編號方案由入境申報人自行決定,可以以任何方便的方式分配。同一編號不能分配給多個 CBP 7501 表格,入境編號(Entry Numbers)重復會導致入境申請文件(Entry Documentation)被拒絕,如果這種情況重復出現(xiàn)將導致申報人失去操作資格。
校驗碼(Check Digit)是根據(jù)前 10 個字符計算的。
校驗碼計算
1988 年 10 月 1 日以后分配的入境編號需要一個校驗碼。
校驗碼的計算公式及具體計算過程可參見之前的文章:CBP 7501 表格 Entry Summary 詳細說明手冊(中譯)
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DLZ123立場。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。( 版權為作者所有,如需轉載,請聯(lián)系作者 )

網(wǎng)站運營至今,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。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,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。
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,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,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(yōu)質的學習資料。
現(xiàn)在可以掃碼進群,備注【加群】。 ( 群完全免費,不廣告不賣課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