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

2021,品牌無戰(zhàn)事

對于品牌營銷行業(yè),這是乏善可陳的一年。全年沒有特別出圈的廣告,沒有全民級的創(chuàng)意。多家互聯(lián)網大廠被整改罰款,大家更顯低調。在線教育集體沉沒,數(shù)百億營銷預算戛然而止。新消費品牌開始降溫,從1-1

品牌社會責任,打造公益化組織

最近幾年,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開始參與公益,但隨著很多品牌急迫的做出公益成效,一些混亂的狀況也隨之出現(xiàn)。很多品牌公益,過于粗暴速成。基本邏輯是,聯(lián)合某家專業(yè)公益機構,捐一筆大錢立一個具備話題性

長期主義,就是品牌思維

通常,談到品牌時會想到商業(yè)品牌,諸如蘋果、耐克、寶馬、李寧等等。但換個視角,將“品牌”作為概念,作為手段來理解?,F(xiàn)在我常常能聽到個人品牌、內容品牌、活動品牌、直播間品牌等等,哪怕是如雙11這樣的

品牌話題,驅動傳播內容

盡管社交網絡已經非常成熟,傳播策略始終沒有被很好的重視。社交網絡時代,傳播策略要大于內容策略,或者說傳播策略包含內容策略。在很多項目中,80-90%的精力在內容上,包括內容的創(chuàng)作與制作,最終花費數(shù)

觀點:市場部向外看

不做長廣告,營銷還是有很多其他事兒可以做。上周我去阿里巴巴市場營銷創(chuàng)新大賽supernova評獎,花了一整天時間,把阿里各個BU過去一年最優(yōu)秀的案例都看了一遍,長廣告幾乎沒有,廣告片加傳播的案例也

以流量邏輯,理解品牌冠名

談起冠名營銷,首先想到的是內容維度的冠名。比如綜藝節(jié)目、賽事內容、晚會內容等等,品牌看重的真的是內容本身嗎?或者是內容帶來的流量,以及流量附帶的內容屬性?如果僅從內容邏輯理解冠名,我們就會被框住,

品牌資產,從營銷到運營

“運營”的概念,伴隨互聯(lián)網發(fā)展而來,每家互聯(lián)網公司都有運營部門。而“品牌”,在過往的理解中是無形資產,品牌資產帶來產品溢價。一直以來,品牌資產僅停留在概念層面,即不能看見也無法量化,通過營銷事

品牌生長,首先塑造“大牌氣質”

包括網紅品牌、國貨品牌、渠道品牌等類似品牌,很多都缺乏一種“大牌氣質”。不是新品牌的網紅感,而是稍稍后退的沉穩(wěn)、可靠、持久的氣質。一種更有安全感的消費,你不會擔心這個品牌隨時倒閉,也不會覺得他

爆款,自成潮流

從市場部,從品牌營銷的視角,賣貨的價值到底是什么?又到一年618大促季,每當此時就會有人糾結,大促營銷怎么做,怎樣平衡品牌與效果,市場部要不要背賣貨的KPI?越來越多的營銷案例的直接導向是賣貨,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