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部分的中國人理解的電商,就是在 Lazada Shopee 上賣貨,這兩個平臺都是電商平臺,只要在電商平臺賣貨,就逃不脫電商平臺的規(guī)則。比如,永遠都有人比你低價,流量越來越難獲取,畢竟大家都是在賣標準貨,找到對應的供應商不難,如果你做了微改,因為沒有產權保護,對手馬上也會跟上。這就是做東南亞電商平臺的現狀。
所以本地人做社交平臺是個不錯的選擇,因為那里不需要和那么多中國賣家競爭,找準了 Niche,還是可以賺錢的。
說回電商平臺,有段時間我好奇本地人在電商平臺上怎么選品,于是看了一下他們的分享。
以馬來西亞蝦皮舉例,其實很長一段時間,寵物用品都放在了生活用品這類目里。因為當地寵物用品還不足以豐富到另辟出一個類目。這個時候,很多分析工具是很難找到四五層目錄里的寵物用品的詳細數據。而且都到第五層目錄了,賣家可能覺得潛力太小也會放棄掉這些選品。
工具流選品就是會碰到這類問題。工具只是篩選了你選定的某一些數據,很冰冷。如果選品只是在工具上打幾個勾輸入幾個數字那么簡單,做亞馬遜的也不需要整天研究如何選品。
泰國賣家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開發(fā)的那些工具,他們往往也不想和中國賣家競爭,所以也會想著,選的產品最好能避開中國賣家。
我看有個泰國賣家用了個很傻又很有參考意義的方法:在某小類目下,一頁一頁的翻看,因為看的產品多了,很容易就知道中國賣家是什么裝修風格,直接找那些泰國人在賣的產品。
如果你想要知道泰國賣家在賣什么,那可以試試這個方法。當然這個方法需要改進一下,不然太浪費時間了。
Shopee 的數據很好爬,直接用 Chrome 的插件 Web Scrape 就可以爬到商品鏈接,也可以用 RPA 工具的抓取功能。Shopee 每一個二級菜單下都可以翻49頁。把這些商品鏈接都抓到之后,再用 RPA 工具批量打開這些鏈接并截圖。這個腳本不會做的可以找淘寶,400元以內解決。
看圖片還是比看網頁要快,畢竟沒有了延遲。看的多了,有一些產品頁面真可以條件反射地判斷是不是中國賣家。很多產品不記得了,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:星巴克優(yōu)惠券,Line Sticker,健身房體驗券,兔子吃的草,白犀牛海芋,疫情時期火爆的植物種子,裝錢的透明塑料袋,車票收據……
看多了泰國人的選品,你就會發(fā)現,好賣的產品原來產品描述可以簡短到只寫三句話,原來圖片不需要美工,原來視頻也不需要精心剪輯。他們賣得的確很佛系。
【完】
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DLZ123立場。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。( 版權為作者所有,如需轉載,請聯(lián)系作者 )

網站運營至今,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。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,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。
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,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,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(yōu)質的學習資料。
現在可以掃碼進群,備注【加群】。 ( 群完全免費,不廣告不賣課!)